110年高教深耕計畫成果與亮點
本校110年高教深耕計畫成果依「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盡社會責任」四大面向重點成果簡述如下:
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一)推動「四年解一題」系列課程強化專業實務能力
全校各學系規劃「四年解一題」課程強化學生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及實作能力等,各院系皆有亮眼表現。
人文管理學院以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經濟學原理二-讓宜大更美好專題」課程為例,課程引導學生實際操作經濟學的生活應用,透過成果發表與競賽呈現,累積小專題對問題察覺與問題解決之能力訓練,進一步延伸到往後第二年深化課程的休閒產業實際場域的服務創新與有形及無形經濟效益評估。
課程透過雙師合作,以經管系一年級甲乙兩班「經濟學原理二」修課學生為主,輔以經管系二年級執行過專題經驗同學暨碩士班同學擔任專題指導員角色,透過學長姐帶領學弟妹的垂直整合合作學習模式,讓大一學生以宜大生活環境為改善焦點,透過觀察發覺生活問題,利用經濟學思維模式,進行訪談與調查,收集資料,製作統計與分析,提出適合的改善對策與建議方案。
成果共產出26組作品,以發表會方式進行評選,邀請44位行政單位教師與系所專業教師協助擔任評審與專題諮詢。
學生從中獲得許多心得與感想,摘錄如下:
「進入大學後第一次做專題,沒想到過程會那麼辛苦,過程中我們花費很多時間及心血,從主題發想、內容探討、成果發表都很認真投入,我們也藉此專題學習到很多技巧,更讓我克服了在人群面前講話會緊張的問題,完成專題發表後相當有成就感。」
「最大收穫就是精進自己的能力,無論是使用工具的能力,還有實踐任務的效率,又或是和組員的合作分工能力,最後還有本身就比較擅長的解說能力,都是有大大的提升。感想很累,但是收穫滿滿,從中學到很多新技能,未來人生中都可能使用上。」
「我學習到最多的就是思考問題上變得更加周全了,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很有創意、思考周全,但在和總務長/教務長開完會後,發現人家想得更長遠,這個專題對於我們而言就只是一次成績,結束後就沒了,但對於校方來說,卻是學生的想法,我們都太過執著於眼前的困境,但學校規劃的是更長遠的計畫。」
電機資訊學院以電子系的「智慧物聯網應用」為範例,師生從校園生活中發現問題,結合「物聯網學程」,於大一學生導入物聯網「創意思考及問題解決」跨領域課程,以生活個案問題為討論焦點,藉由『微學分課程:物聯網智慧感知系統介紹與實作』,引入外面有經驗業師介紹智慧物聯網相關應用,探討智慧校園會遇到的問題,透過小組討論或PBL的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腦力激盪,引發學生對物聯網應用的動機。創意競賽、計畫管理課程等之執行,導入問題個案解決創意及專題計畫書撰寫成果展,促使學生產生解決智慧校園生活問題的創新方案。
在課程安排上,介紹先進微處理機應用的認證AMA,最後介紹感測模組、藍牙控制與Wi-Fi控制,其中Wi-Fi控制本期改用MQTT通訊協定,不用之前的AT指令,使用更加容易與便利,尤其我們用了ESP32,取代原來的ESP8266,結合藍牙控制、Wi-Fi控制與鏡頭,尤其課程期末小專題有組別應用此模組的鏡頭功能,雖因疫情緣故,使用遠距授課,同學也能克服困難成最後單元的實作與課程專題,殊屬難得。
量化成果:成對T檢定顯示出arduino能力多數有顯著差異,期末小專題的呈現,讓學生可以把整學期所學綜合性的整合並加以發揮,並引導進入物聯網的產業領域。
工學院以機械系之「氫能車機電整合之虛,實情境學習」為範例,引導大一新生快速進入機械領域知識界,並能認識車輛與機械之連結性及培養對車輛之好奇心與興趣。在大一的課程教學與實際演練之後,許多學生已體認自身興趣為何,亦即對於自身是否對於節能車有興趣已有了想法與認知。在學生大二階段將進行篩選,選出欲對節能車深入研究之學生,並藉由更深入之課程進行引導與教學。於大四安排總整課程,希望學生能在節能車領域更加深入探討並茁壯,成為國家車輛產業下一顆明日之星,帶領臺灣車輛產業之發展。
學生回饋如下:
「在工廠的日子中我們體驗到了四抓的車床和鉗工手工的方式來加工金屬,鉗工的部分特別讓我體會到一個道理,那就是慢工出細活,再手工上這句話完全都體現了出來」
「在工業發展迅速的時代,如何使用各式的加工機具來進行一些客製化的加工是必要的,在工廠實習這門課,我學到了如何使用車床來加工出所需的外型,以及鉗工的作業來產生想要的尺寸。」
「在這一年內,透過與組員以及指導老師一次次的討論、製作、修正及檢討。在過程中,學到許多專業知識及寶貴經驗,透過專題,讓我們有機會應用大一大二所學的專業知識,這些枯燥乏味的知識不再是為考試而讀,也讓我們了解這些知識在業界的重要性。」
生物資源學院以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之「國產材好」為範例,配合政府的國產材政策並培育銜接國產材產業的新興人材。第一年課程的部分以基礎概論為主。第二年是藉由體驗木工實作奠基學生國產材基礎知識,對材料的特性做深度的認知。第三年是針對過去兩年所學的基礎,進行縱向和橫向的跨領域整合,產品製作後,於不同領域之探討,因此與化工系及園藝系合作開設跨領域微學分課程,幫助學生以高分子材料及園藝利用的角度,各種面向來對所學習的國產材加以批判性的思考。第四年則是側重於改變創新研發新興產品,藉由產學合作的模式,讓學生有更充分的資源,發展出各式不同的國產材產品,讓消費者有更豐富多變化的選擇,擴大未來國產材產品的整體市場,也協助廠商在技術上的提升與研發。
學生回饋如下:
「瞭解很多有關紙的知識、認證、結構、應用、製漿原理等,覺得很有趣,會想知道更多有關紙的化學及物理性質及構造」
「在實習中,學到很多東西,以前完全沒有碰過這些機器,我很想再繼續做其他的作品,也謝謝老師的教學讓我們學習到新知識。」
「這次木櫃製作流程就是在複習和印證以前學習的知識,大學四年沒有白讀呢!不僅應用所學,做出的產品實用又具紀念價值,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門課!」
(二)以特色課程提升學生中文閱讀寫作能力及人文素養
中文閱讀及寫作能力是基本的表達能力,大學生普遍「閱讀量偏少」,平常也較少閱讀議論性強、較具重量的文章,所以在寫作時,可以運用的詞彙、知識不足,使得文章讀起來非常薄弱。
本校透過開設中文寫作文創力與其他在地連結課程,舉辦「龜山島文學獎」、「圖文徵獎」等文學競賽,鼓勵學生踴躍投件,有助寫作能力提升。「2021漢字美學設計創意春聯(牛年)徵選活動」,探勘學生腦礦,養成獨立思考能力。課程設計結合「龜山島文學獎」、「圖文徵獎」等文學競賽,讓學生從生活出發,以多元的書寫實作,探索寫作的可能,有助寫作能力提升。再由教師推薦、鼓勵學生踴躍投件參賽,讓學生獲得作品受肯定的成就。未來將分析及掌握本校不同學制入學之新生生之入學時的閱讀及寫作程度。於學生學習後,以多元評量方式,多面向呈現學生學習成效。
此外,為讓學生「在地學習、學習在地」,自108學年開設「蘭陽采風」、「歌仔戲嬉遊記」等通識多元修選課程,冀至宜大求學的學生皆能濡沐於宜蘭的自然、文化與社會環境之中,亦能激發創作的意念與靈感,進而結合學生本身具備的專業領域融入到課程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並觸發對家鄉在地的情感,培養社區意識。
「蘭陽采風」課程,除了由不同領域專長教師講授各周主題之外,安排一天實地踏查體驗學習,加深學習印象。並且透過「探索宜蘭」的專題式作業,讓每個學生小組自行決定主題,拍攝5分鐘微影片,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期末辦理成果發表及評選。
(三)學生社群分五大類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本校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社群制度,並辦理成果發表競賽遴選優良社群表揚獎勵,藉由同儕間互動討論及知識經驗分享,共同完成學習計畫,以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終身學習,動手解決問題習慣。學生社群類型包含健康樂活、數位科技、專業揚才(競賽及檢定)、多元文化及創業築夢等五大類型。為展現學生自主學習成果,舉辦學生社群成果發表競賽及績優學生社群頒獎典禮,評核方式依成果報告書面資料、簡報發表及平時管考等各項成績結果分組競賽,每類組遴選出績優社群數群予以表揚。學生社群自主參與競賽情形踴躍,110年度自願參賽社群達62群,經審查後核定47群。學生對社群活動的滿意度平均4.58(五點量表)。學生心得回饋如下:
1.「能和一群相同興趣的夥伴們一起創造作品,從草圖構思到最後的成品完成,在生活用品中融入文化藝術覺得十分有趣。」
2.「透過說明會讓我更清楚社群的運作模式,以及經費核銷教戰手冊也讓我了解核銷的小細節及注意事項,感謝提醒平時就預先準備好素材,最後成果展現才不會手忙腳亂。」
3.「聽完演講真的覺得社群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挺好的,自己已大四了,之後會將社群延傳下去,給未來想考照的學弟妹開通一條路,也讓系上的考照普及化,所以很認同分享者所說的社群真的很有意義!」
4.「謝謝教發中心舉辦了這次的線上演講,聽到此次演講才知道網路上可以使用的工具原來有那麼多。不管是影片還是簡報的製作,時間搭配與內容製作都有一番學問,今天真的學到很多,也謝謝兩位講師精彩的分享!」
二、發展學校特色
(一)成立「創新育成學院」,打造創新創業實作基地
整合三創圓夢中心、無人機應用研究中心、食品創客中心、青農創業育成基地、創新育成中心等,打造創新創意人才培育場域,目前已建置及推動成果如下:
1.激發創新創意思考:三創圓夢中心
107-108年完成部分三創圓夢中心軟硬體設施,109年協助「木材加工室」及「林產化學加工室」硬體設備建構,以發展特色木作創客為主軸,規劃木質與非木質產品工坊;木質工坊製作木製原子筆、雷雕天竺鼠車車、創意木笛、拇指琴、火車笛、木柄鐵湯匙、動物雷雕木製品等,非木質工坊如皮雕、銀黏土、植物染、擴香磚、香水及薰香製作等,110年三創圓夢中心共預約使用42場次,930人次參加,學生主要回饋意見彙整如下:
「下次還有木作課程在時間允許之下一定報名參加。」
「很好的活動,但建議可以加開人數,超難搶。」
「可多辦精油課程、很好玩且豐富,願意推薦其他朋友參加」
2.深化育成創業扎根:創新育成中心
培育學生創新創思,舉辦創業競賽,結合所學專業的特色主軸,融入創新思維,促使競賽作品之成果設計再加成,實現個人自創作品產出;同時,啟用雙軌伴護制度建立創新教學的體系,除本校專業教師,也透過資深顧問、定期輔導、產業交流、教育訓練等,建立學生創業及產業輔導機制,使創業團隊更為卓越。
本年度協助學生參加校內外創新創業競賽如下:
- 扶植培養學生參與「教育部扎根計畫–大專院校創業實戰學習平台」6組團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創新創業計畫」5組團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原漾計畫」3組團隊、「第16屆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1組團隊、「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1組團隊、「第六屆京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1組團隊。
109學年教育部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第二階段) 編號 團隊名稱 系別 獲獎資訊 1 吾人保養 資訊工程學系 通過提案,榮獲10萬元補助獎金。 2 AI戰神 資訊工程學系 3 萌籽花生 食品科學系 4 農業共進會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通過提案,榮獲10萬元補助獎金。 109學年教育部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第三階段) 5 城市UPS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6 羊我Bar-本土山羊認養平台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 通過提案,榮獲10萬元補助獎金。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創新創業計畫 1 作燴 園藝學系/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 2 靠臉吃飯 資訊工程學系 通過第一階段計畫,榮獲50萬元補助獎金。 3 魚仔青工作室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4 宜卵即食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5 香松展露 食品科學系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原漾計畫 1 原鄉起飛 生物資源學院原住民專班 通過第一階段計畫評選及獲選第二階段績優團隊,分別獲得50萬及80萬元創業獎金。 2 鳴吶山馬告 生物資源學院原住民專班 3 羊光普照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通過第一階段計畫,榮獲50萬元補助獎金。
(棄權)第16屆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 1 Zenbo醫療小助手 資訊工程學系 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1 靠臉吃飯 資訊工程學系 入圍初選前40名 第六屆京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1 靠臉吃飯 資訊工程學系 - 一系一特色新創新創業競賽,今年特別開放宜蘭、花蓮、臺東、基隆各大專校院申請報名共18隊,經初選評比,15組團隊通過初選,於110/10/06舉辦決賽,選出前三名及佳作團隊。
名次 學校 科系 團隊名稱 第一名 國立宜蘭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還豬格格 第二名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後山‧蕨起 第三名 國立宜蘭大學 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 Live In Life Live Yilan 佳作 國立宜蘭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AI學長 - 培養學生創業,進駐創新育成中心:輔導學生團隊「原鄉起飛」參加110年度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原漾創新創業計畫,獲選績優團隊,現已成立「原鄉起飛有限公司」並進駐於創新育成中心。
3.無人機產業連結與發展:成立無人機(UAV)應用研究中心
民國109年3月31日以後,無人機的使用必須具備無人機執照,依照現行民航局規範的考試流程,必須先通過術科基本級才可以報考術科專業級。目前國內的無人機訓練能量與考訓場域有限,各公部門在考照的學科訓練與術科實務操作亦較為缺乏且無適當培訓場域,上述種種成為各單位培訓合格遙控無人機飛手之主要限制,造成飛手缺乏的窘境,造成爾後業務執行上的困難。本校規劃完整的多旋翼遙控無人機專業操作證培訓班,培訓單位人員完成學科與術科之訓練,使學員熟悉遙控無人機考試之內容與流程,增強學員報考遙控無人機專業操作證之信心,以取得無人機執照為目標。
搭配本校農業與資電專業,110年開設4門無人機應用(微)學分學程,引導並激勵學生實現生活實驗室,以培育具備創新科技與實踐應用精神的人才為目標。藉由課程提供學生瞭解無人機基礎原理與產業應用,導入產官學研之實務分享,培養學生可獨立思考,並延伸應用與研究,探索無人機對其專業領域的解決方案。110年度於城南校區完成1個多旋翼與單旋翼150公斤以下多功能無人機考訓場、2個25公斤以下多旋翼與單旋翼無人機培訓場及1個150公斤以下定翼機考訓場,並已完成超過156人次考照作業。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本校為提升高教公共性,提供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參與面試補助及入學管道、協助認識大學並在入學後給予學業及生活輔導。此外也辦理招生專業化、改善教師結構並辦理校務研究。
提供各項措施提升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入學機會
1.擴大招收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本校為落實國立大學社會責任,於各招生管道鼓勵學系招收弱勢學生,推動以來弱勢學生招生名額呈現成長之趨勢,如下圖:
2.補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參加面試交通費及住宿費:凡參加本校各學制班別招生面試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子女或孫子女、原住民族學生、新移民及其子女,補助其交通費及住宿費。
3.推動招生專業化,於評量尺規納入「經濟與不利文化學生」之優待,並辦理各項招生精進研習。
4.協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認識大學校系:免費提供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大學體驗課程、微觀大學講座、校系探索、模擬面試等生涯輔導機制;辦理主題營隊活動,讓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探索興趣科系,增加學習歷程,增加多元學習機會。
另為完善原住民族學生經濟照顧,自107年至110年提撥原住民族學生工讀助學金,近三年累計達990,000元,顯現本校落實照顧原住民族學生,提供在校工讀機會,減少校外工讀導致在校學習課業延宕,該項目的挹注,有效改善學生經濟,得以安心就學。本校訂定「國立宜蘭大學原住民族學生采風活動獎勵要點」,鼓勵原住民族青年回鄉采風,探索部落文物,訪談部落耆老,提升對自己文化的認識與認同,奠定自我認同基礎,提升自己的族群意識與自信。110年計有14件作品進行徵選,共有12件作品入選,提撥24,000元獎助學金獎勵學生。
原住民族學生輔導
【活力舞動‧文化增能活動】
藉由樂舞系列講座輔導學生文化增能,並透過同儕活絡情誼,提升族群文化自信心,共伴學習;以部落為師,自部落採集文化事務,落實「原住民族學生采風活動」,以增進文化底蘊。
四、善盡社會責任
(一)USR HUB及USR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本校成立USR HUB育成種子型計畫共4案,緊扣結盟在地社區資源,連結校內發展特色,與當地社區組織合作,活化地方、深耕服務。藉由瞭解在地歷史與環境,帶著學生發現生活周遭的學問,從原鄉認同開始,為文化扎根,並配合宜蘭縣以環保立縣、高齡友善城市之發展目標,與地方共創共生。
在協助產業升級,透過產官學合作,與地方政府及宜蘭地區大專院校簽署宜蘭地區USR聯盟合作意願書,並與宜蘭縣蘇澳鎮鎮公所、大同鄉公所、南澳鄉公所簽署「農村再生及漁業多元化」合作交流備忘錄,以實際行動展現社會實踐的決心,共同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共2案,「實踐里山精神、建構永續農村」建立健康農耕基地3處;開發食農教育活動;開發永續農業體驗活動,帶領同學走入在地社區/休閒農業區與青農合作;運用智慧科技發想設計APP,並且規劃體驗遊程,透過互動加深農村印象。「Tayal原鄉部落產業亮點計畫」扶植及輔導二個原鄉(大同、南澳)經濟產業,實施之場域有大同(南山、四季、崙埤、英士部落);南澳(東岳、金岳、金洋部落)等社區部落,積極推展與輔導原鄉產業合作模式,以有機、友善種植方式發展,推廣具原民特色作物。
(二)身處偏鄉不偏廢,用心陪伴好將來:數位學伴、希望小學
招募宜大學伴創客團隊,結合豐富資源與跨系人力,藉由心靈陪伴和務實教學,讓偏鄉孩子能感受到「身處偏鄉不偏廢,用心陪伴好將來」。孩子從做中學、學中樂,進而增強學習動機及提高學習成效。相關成效如下:
1.數位學伴:數位學伴:110年參與偏鄉教育服務,招募了200位大學伴,實際配對150位,以一對一方式進行線上課後輔導,服務偏鄉弱勢50位中小學生,共計3000小時的線上教學。線上課輔情況如下圖所示:
2.弱勢學童課輔110年度宜蘭縣合作國小共11間,服務學童303人次,課輔老師73人次,本學年預計彈性課程教案比賽繳交份數為10份,實際繳交份數35份,教案採紙本初選及教學演示複選兩階段進行評選,最後獲獎教案四大主題共15件。獲獎教案品質較去年類似主題優秀,整體平均分數比去年高5分,增加7.06%。彈性課程教案設計比賽及教案執行情況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