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分項一】【活動紀錄】2025生資學院壁報論文競賽
為培養學生專題研究、邏輯思辯、口頭簡報能力,並慶祝本校99週年校慶,本院謹訂於校慶週舉辦「2025生物資源學院壁報論文競賽」,競賽採大學生及研究生分組競賽方式辦理。
競賽活動特別邀請校外評審委員臺北醫學大學、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臺灣大學、林業試驗所、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鍠麟機械有限公司、菌寶貝觀光工廠、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等十位外聘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委員,於5月7日在本校生資大樓競賽活動現場進行評審,並參與頒獎典禮。
本次競賽活動參賽隊伍共26組、參展隊伍共7組,分別為大學生14組、研究生12組、研究生參展7組,參賽學生49名、指導教師19名。
參賽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地投入競賽,做最充份的準備、認真講解與說明,經過校外評審委員現場評比後,委員一致認為學生依書面審查及現場評審得分,頒發大學生組特優獎1名、優等獎2名、佳作獎6名;研究生組特優獎1名、優等獎2名、佳作獎5名,並頒予獎狀及獎金。
競賽活動學習與收穫滿意度平均4.31分,參賽者的質性回饋-感到收穫之處反映「挑戰自我」、「演講的技巧」、「有各種專業人士幫忙探討」、「增進口語能力」、「研究動機跟未來方向要明確清楚」、「口條有變好,更懂的數據如何討論」、「訓練台風及口語表達能力」、「看到自己最題目的改進之處」、「收穫到不同系的專業報告知識」、「準備報告的方法」、「報告與回答問題流暢度」、「學習與組員團隊合作」、「把累積下來的實驗成果分享給各位專業的老師,老師也提供了我們一些建議」;其他建議之處反映「很棒」。
準備競賽過程中遇過什麼困難反映「講稿需濃縮及清楚表達」、「壁報上圖片及字體的大小選擇跟排版上遇到比較多問題、準備講稿的時候並不確定應該要著重在哪些部分」、「報告者在報告上時間控制需要多掌握清楚」、「實驗數據及演講內容的精要濃縮,以及練習解說要多次的重複練習熟練」、「需要將研究數據轉換成淺顯易懂的圖表,並且將研究目的及結果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在短短的六分鐘內傳達給評審,對我來說很有挑戰!」、「因為原先的組員有兩個已經先提畢了,所以我們要重新分配工作,份量加重,所以還是需要花不少心力在準備。報告時間比之前的還要少,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將研究成果展現給評審也需要多加練習」、「樣品在篩選檢測的時候遇到了表現不穩定的狀況,歷經了多次的嘗試與調整」、「要講的很順是一大挑戰,看到評審又是一大挑戰」、「準備過程與組員常會有不一樣的想法,需要達成共識」、「在了解各種不同的研究工具時,因為先前沒有接觸過所以需要花更多時間來研究、學習」、「深度學習裡面有許多版本的問題,程式的撰寫上雖然有ChatGPT幫助但是會使用到Python 的def函式,切影像處理是會需要用到while迴圈和for迴圈,需要了解裡面的變數是怎麼運作,不然生程式的程式碼大多是無法使用。模型訓練前要製作自己的dataset,兩千張照片要每一張都去label鵪鶉蛋也是很花費時間,大概框至少有一個月的工作天」、「因為是第一次參加壁報競賽,在內容的撰寫上不會使用專業詞彙」、「最大的困難就是實驗失敗,透過和老師討論、修改實驗步驟等等,尋找失敗的原因,並成功解決問題」、「系統不夠穩定且因設備問題有過資料出現問題的狀況,深度學習模型測試並訓練了100多個參數組合和資料整理,很有趣」、「」;運用到哪些跨領域的專業知識反映「物理類型的連通管原理」、「深度學習」、「生物技術萃取」、「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學」、「食品加工」、「蛋白質晶片」、「生物與氣體感測器」、「分子生物及食品科學」、「數據整理、系統分析」;是否有與學校三大亮點主軸為 「AI」、「無人機」、「葛瑪蘭文化與蘭陽采風」結合反映「利用AI訓練超寬頻的資料作為定位系統改進準度的方案」、「葛瑪蘭文化」;得獎者心得「準備過程中,我學會如何用更清楚、具體的方式呈現研究成果,也從其他作品中獲得許多啟發。感謝指導老師的耐心指導,讓我有機會不斷修正與進步。未來會持續精進能力,為進入研究所做好準備,期許自己多元學習、持續探索」、「壁報內容以及數據的呈現有評審給我諸多建議,讓我獲益良多,也讓我有新的觀點可以審視自己的論文實驗及資料的呈現方法,謝謝主辦單位辦理的這個活動,可以給我有這個挑戰的機會!」、「透過這次競賽,我更瞭解如何對實驗獲得的數據進行討論,也藉此閱讀更多文獻」、「謝謝評審老師給予我們的肯定與建議,也讓我們對研究有了新的啟發,我們日後也會繼續探討更多層面的應用,期許我們的發現能提供實質的價值」、「準備壁報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與組員一起做實驗、整理數據、練習問答,都是很難得的經驗與回憶」、「在這AI的元年研究題目和深度學習有關也算是相當的幸運,會將我所做所學傳承給學弟學妹們,讓宜蘭大學的名譽更響亮」。